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时间:2023-02-13 来源:

一、商酒务榷酒遗址

商酒务榷酒遗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商酒务镇商酒务村北路沟两岸,为宋代遗址,属古遗址类其他古遗址。面积约30000平方米。遗址内发现烧酒锅灶10余处,古井一口及大量钱币。汝瓷、钧瓷、酒坛、鸡腿瓶酒器残片俯拾皆是。群众挖土时曾发现汝、钧完整酒器数件。宋神宗元丰年间著名理学家程颢曾在此监汝州酒税,并留下了“酒务春风”之佳话。该遗址2016年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为研究宋代酒文化和宝丰酒发展史以及商业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二、讲武城遗址

讲武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商酒务镇古城村北城址北,属古遗址中城址。该遗址为战国时期城址。北临石河,文化层厚2米,夯筑城垣原周长2公里,面积25万平方米。现存长300米,宽5米,高2米,城址内曾出土陶器,铁鼎、铜镞等。1986年在城址南部出土一件秦始皇诏书铁权,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该遗址2016年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对研究战国、秦汉时期城址布局、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三、窦庄遗址

窦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石桥镇寺门村窦庄北10米。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北临汝河,面积为9800余平方米,文化层厚2.50米,采集遗物有石斧、凿及陶、鼎、钵、盆和夹砂陶隔袋足等,为龙山文化遗存。

2016年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大营村传统民居

大营村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西部20公里,是大营镇政府所在地。东接张八桥乡,西连观音堂林站,北界前营乡,南临平顶山西区,东北与商酒务镇毗邻。该村落始于隋唐,毁于元初,明洪武年间(1392年),村镇复。北齐时在此设关驻兵以御北周,因系大本营,故名大营。宋时称青岭镇及兴宝镇,明初为吴、王二寨,清为大营镇至今。2013年8月,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文物局联合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大营村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传承村。2016年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

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位于大营南关村南部。重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现存,正殿、卷棚、配殿、东西厢房、南戏楼等14栋。前为卷棚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灰瓦顶,有明柱六根,狮形或覆盆柱础。正殿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灰瓦顶,檐下施龙首形斗拱,殿内明柱八根,覆盆形柱础。两座建筑相距较近,均坐落在一石砌台基上。关帝庙内的墙壁上嵌有“雍正八年的功德碑”一通。该庙对研究古代寺庙建筑艺术和布局具有重要的作用。

1948年6月,中共中央中原局豫西军工处兵工厂二分厂(即修械厂)迁入大营,以关帝庙为总厂址,负责修配总装。所修制的步,机枪多在大营南坡上验射,修配的山炮多在娘娘山上验射。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1941年曾在关帝庙设立河南省立战区第一师范学校。

(二)吴水旺老宅

吴水旺老宅位于大营六村。清代建筑,为吴水旺祖上所建,原为阁楼式建筑,现改建为一层正房三间。坐北朝南,面阔9.6米、进深5.8米,面积56平方米。墙体青砖、青石混砌。室内有明柱2根,木制门窗,硬山灰瓦顶。正堂后墙上方镶嵌康熙书法碑,该碑原为清康熙帝赐翰林侍讲吴垣之横幅,后勒石奉于吴家之御书阁上。碑宽1.1米,高0.6米。碑文为御书米芾诗一首:风暖云开晚照明,翠条深映凤凰城。人间欲知云和态,听取新诗玉管声。1982年康熙书法碑被宝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三)王之晋旧居

王之晋旧居位于大营一村中部。该宅是明代崇祯年间兵科给事中王之晋所建,原有布局不详,现存过厅、主房各一栋,主房三间二层。坐北朝南,面阔三间9.6米,进深5.4米,建筑面积104平方米。主房一层户主加建前廊,硬山灰瓦顶,墙体青砖垒砌,地基青石。

(四)行老商老宅

行老商老宅位于大营一村中部。该宅建于清代,原有布局不详。现仅存南屋三间,坐南朝北,面阔3间10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55平方米,硬山灰瓦顶,墙体青砖垒砌,门框上有匾一块上刻有“吉星高照”。

(五)苏英臣老宅

苏英臣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中部主街路北。该宅为清代建筑,坐南朝北,现仅存门楼和邻街厢房共三间,面阔三间10米,进深5米,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大门为圆券门,上饰有砖雕门罩,门罩上方有方形门额。两山均有墀头,墙体为土坯、青砖混砌,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

(六)樊应仁老宅

樊应仁老宅位于大营五村主街路北。该宅为清代建筑,现存坐北朝南。面阔三间长10米,进深宽7米,建筑面积70平方米。出前檐,明柱4根,柱础为石质。两窗上方有标语口号,门楣上方镶有一块石扁,字迹不详。有正脊和垂脊,地基青石,墙体为土坯垒砌,外包青砖到顶,木质门窗,硬山式灰瓦顶。

(七)杜硕老宅

杜硕老宅位于大营四村149号。该宅系清代建筑,现存房屋一栋,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0米,进深7.5米,建筑面积为75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和土坯垒砌而成。木质门窗,硬山式灰瓦顶。明柱4根,暗柱4根,柱础为青石质。

(八)王栓柱老宅

王栓柱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东部主街路北。该宅系清代建筑,现存主房三间。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0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为55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垒砌而成。有明柱4根,暗柱4根,出前檐,梁头处有雕刻精美的纹饰,前墙粉饰过。

(九)影壁

影壁位于大营村南街路西。该影壁坐西朝东,1967年修建,长7.3米,宽1.2米,高10米,为毛主席宣告。刻有毛主席语录,上联: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下联: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横批: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现不存。北侧: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南侧:努力工作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保存完好。

(十)王富泰老宅

王富泰老宅位于大营四村中部主街路北。该宅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现存正房、前房和门楼。正房和前房均为出前檐,面阔三间10米,进深宽7米,建筑面积为140平方米。有明柱2跟,柱础为石质。墙体为土坯、青砖混砌,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门楼一间长3.5米,宽5米,建筑面积为17.5平方米。大门前有四个方形石质门墩,门额为木质雕刻。青砖砌墙,灰瓦覆顶,该宅保存较好。

(十一)吴玉庆老宅

吴玉庆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中部主街路北。该宅建于乾隆28年(1763年),现存主房和南屋各一栋。该宅坐北朝南,主房三间二层,面阔10米,进深5.5米;南屋4间,两端为门楼和过屋,面阔13.2米,进深5米,建筑总面积为176平方米。地基青石,主房由青砖垒砌而成,南屋墙体由青砖和土坯垒砌而成,木质门窗,硬山式灰瓦顶。主房梁架上有“大清乾隆28年”字样。大营人民公社曾在此办公,至今过屋大门上还保留有“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

(十二)赵东方老宅

赵东方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中部。该宅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现存正房和东西厢房。正房面阔五间16.5米,进深二间7.5米,东、西厢房各面阔三间10米,进深一间5.5米,建筑面积为338平方米。正房为二层出前檐,有明柱两根,柱础为石质,前檐有木雕。二层有三个方形直棱亮窗,墙体为土坯外包青砖到顶,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东、西厢房为一层,青石地基,墙体为土坯外包青砖到顶,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解放后该宅曾为大营公社办公地,院内现保留当时的标语口号。

(十三)黄健老宅

黄健老宅位于大营二村西北部。该宅为清代建筑,现存正房和东、西厢各三间。正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0米,进深7米,出前檐,有明柱两根,柱础为石质。东、西厢房相互对应,面阔三间9米,进深5米,总建筑面积为160平方米。青石地基,墙体为土坯外包青砖垒砌,木质门窗,两山墀头下有一圆花形砖雕,硬山灰瓦顶。

(十四)赵天星老宅

赵天星老宅位于大营四村东部。该宅为清代建筑,现仅存过屋三间,坐北朝南,面阔三间长10米,进深宽7米,建筑面积为70平方米。该房为出前檐,有明柱两根,柱础为鼓形石质,后门上方镶嵌有门额,字迹不详。墙体为土坯垒砌,外包青砖到顶,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原有正脊和垂脊,文革时遭人为破坏。

(十五)白衣堂(三村小学旧址)

白衣堂(三村小学旧址)位于大营三村中部。清代建筑,坐北朝南。解放后村委会使用,门槛上方镶嵌有一石匾上写“三村村室”,前墙青砖垒砌而成,地基青石。

(十六)王文明老宅

王文明老宅位于大营三村中部主街路北。该宅为清代所建,坐北朝南,有正房和临街房。正房长10米,宽5.5米;临街房长13米,宽5米,建筑总面积约120平方米。墙体为土坯外包青砖混砌,硬山灰瓦顶。大门靠临街房左侧,圆卷门,进大门有一青砖垒砌的影壁墙,高2米,宽3米,中间敬一神位。

(十七)郑振林老宅

郑振林老宅位于大营二村北部。该宅为清代所建,坐北朝南,由正房和临街房组成。正房面阔三间长10米,进深宽5.5米,临街房面阔三间长10米,进深宽5米,建筑总面积105平方米。正房为三间两层楼阁式,二层有三个方形亮窗,青石地基,墙体为土坯青砖混砌,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两个门墩雕刻有仙桃图案,形象逼真。

(十八)高铁旦老宅

高铁旦老宅位于大营三村北部。该宅为清代所建,现存建筑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长10米,宽7米,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该宅为出前檐,明柱2根,柱础为鼓形石质。二重梁,青石地基,墙体为土坯垒砌,外包青砖到顶,山墙墀头均有花形砖雕,硬山灰瓦顶。正脊和垂脊文革时遭人为破坏。

(十九)郭红旗老宅

郭红旗老宅位于大营三村主街路西223号。该宅为清代建筑,现存建筑坐东朝西,面阔三间长10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为55平方米。大门为圆券门,门墙上镶嵌有一长0.50米,宽0.38米的石雕匾额,字迹不清。墙体为土坯垒砌,外包青砖到顶,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该宅对研究清代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二十)任莲老宅

任莲老宅位于大营三村北部243号。该宅为清代建筑,现仅存西屋四间,坐西朝东,面阔12米,进深5.5米。门楼两间,坐北朝南,面阔6米,进深5米。总建筑面积为96平方米。墙体为土坯外包青砖到顶,窗户为方格直棱窗,木质门,硬山灰瓦顶。大门为圆券门,后墙窗户下镶嵌有栓马石。

(二十一)王志魁老宅

王志魁老宅位于大营三村主街路东。该宅系清代建筑,现存房屋一栋,坐西朝东,面阔3间10米,进深5米,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和土坯垒砌而成,木质门窗,硬山式灰瓦顶。南侧一间是过屋。

(二十二)王香莲老宅

王香莲老宅位于大营三村主街路东。该宅系清代建筑,现存西屋三间(含一间过屋)。该宅坐西朝东,面阔三间10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为55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和土坯垒砌而成,硬山式灰瓦顶。过屋门上有一砖雕,上刻“雅轩”二字。

(二十三)李奇老宅

李奇老宅位于大营四村中部。该宅系清代建筑,现存南屋四间(含一间门楼)。该宅面阔四间13.2米,进深5米,建筑面积为66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和土坯垒砌而成,硬山式灰瓦顶。门楼上有一匾,上刻“节俭”二字,门楼上还有精美的木雕。后墙上有3个栓马石,脊上有雕刻精美的图饰。

(二十四)王玉红老宅

王玉红老宅位于大营五村主街路北。该宅为清代建筑,坐南朝北,面阔三间10米,进深7米,建筑面积70平方米。出前檐,有明柱两根,柱础为石质,山墙上有一圆券门。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土坯混砌而成,硬山式灰瓦顶。

(二十五)大营人民公社旧址

大营人民公社旧址位于大营镇南关村部南。该旧址建于解放初期,占地面积21500平方米,有办公区、宿舍区、生活区组成。墙体为青砖垒砌而成,红机瓦覆顶。现旧址内仍住有村民,及南关村民委员会办公区、南关小学等。

(二十六)苏常聚老宅

苏常聚老宅位于大营一村中部。该宅系清代建筑,原有布局不详,现存房屋一栋,坐西朝东,五间二层,面阔16.5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为182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垒砌而成。硬山式灰瓦顶。建筑南端一间是过屋,过屋的门上方有一石刻,上刻“吉星高照”。

(二十七)牛王庙

牛王庙位于大营二村西部。该庙是清代寺庙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一间4米,进深5米,建筑面积为20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垒砌而成,硬山式灰瓦顶。该庙曾做过生产队饲养室,现闲置。

(二十八)苏胜利老宅

苏胜利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中部主街路北。该宅为清代建筑,原有布局不详,现存南屋3间(含一间门楼)。坐南朝北,面阔三间9米,进深一间5.5米,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大门圆券门,上饰有砖雕,青石地基,墙体为青砖土混砌,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

(二十九)朱西欣老宅

朱西欣老宅位于大营五村东部。是村民牛西欣在土革后所分房屋,坐北朝南,面阔三间9.6米,宽5.4米,建筑面积51.8平方米。砖木结构,顶棚以灰色小瓦盖顶,门上方用砖砌成拱形并雕有纹饰,两侧窗户上方也砌为暗拱形,在门及窗顶部有与门窗等距的长方形砖壁,白底无字,建筑整体结构稳定。

(三十)六村门楼

六村门楼位于大营六村西部主街路北。该门楼建于清代,原为一大户人家宅院门楼,今宅院不存。该门楼坐北朝南,面阔一间4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为22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垒砌而成,硬山式灰瓦顶

(三十一)赵小杰老宅

赵小杰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东部主街路北。该宅系清代建筑,现存北屋4间,坐北朝南,面阔4间13.2米,进深6米,建筑面积为79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垒砌而成,硬山式灰瓦顶。有明柱4根,因装修改建被封于墙内。后墙有毛主席语录:马克思、列宁主义万岁;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

(三十二)郭会仁老宅

郭会仁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东部主街路南。该宅系清代建筑,现存房屋一栋。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0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为55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前墙为土坯,其它墙为青砖,木质门窗,硬山式灰瓦顶。后墙有一个圆券门,门上方有一匾。

(三十三)郑红旗老宅

郑红旗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中部。该宅为清代末期建筑,现存北屋3间。坐北朝南,面阔三间,长9米,进深宽5.5米,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青石地基,墙体为土坯青砖混砌,木质门窗,硬山式灰瓦顶。该宅后墙镶嵌两个拴马石。

(三十四)王士伟老宅

王士伟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中部主街路南。该宅为清代建筑,现存北屋一栋。坐北朝南,面阔三间长9米,进深5米,建筑面积45平方米。青石地基,墙体为青砖土坯混砌。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后墙书写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标语(残)。

(三十五)王朝中老宅

王朝中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中部主街路北。该宅为清代建筑,现存南屋3间(含一间门楼)。坐南朝北,面阔三间9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后墙有一个方格直棱窗,并镶嵌有两个拴马石。青石地基,墙体为青砖土坯混砌,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

(三十六)石留群老宅

石留群老宅位于大营三村中部。该宅为清代建筑,现存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含门楼一间,长9米,宽5.5米,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大门为圆券门,门上有石雕门额。青石地基,墙体为土坯外包青砖到顶,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

(三十七)寨壕

寨壕位于大营二村西部。该壕沟南北走向,深1.5米,宽3米,全长1050米,占地面积3150平方米。建于民国初期,为防匪患和疏通寨内积水。

(三十八)国民党军抗日纪念地

国民党军抗日纪念地位于大营村。民国33年(1944年)5月,日军侵占宝丰。日伪自卫团团长赵天清派大营镇副镇长兼自卫大队长祁干臣驻守大营。次年4月14日,樊任联合驻鲁山背孜街的国民党第十二军一个营和鲁山流亡政府县长兼国民兵团团长李超凡部,计500余人围攻大营。李超凡部攻南门,十二军的一个营攻西门,副团长娄希望与大队长翟士俊带80人攻北门。但遭到祁干臣部顽强抵抗,傍晚时分,十二军战士在集中火力猛攻后,撤出战斗。大营交火后,日伪驻大营的指挥所被迫撤回县城。该纪念地?反映了人们抗击日寇的信心和决心,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五、程庄村传统民居

程庄村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李庄乡东部,距宝丰县城21.5公里。西临贺窑村,西北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父城遗址1.5公里,东临郏县李口乡,村域面积1.6平方公里。大清同治五年(1866年)散兵土匪打家劫舍,为防匪患,全村人搬石挖壕建成一座石寨,故名为“同协寨”。现石寨已毁,寨壕仍存。程庄村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观音妙善传说活态传承村。2013年8月,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文物局联合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2016年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刘家大院

刘家大院位于程庄村中部主街路北。2012年9月被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大院建于清代,为刘荣朝祖上所建。原为三进院落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78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倒座、东西厢房、正房。倒座五间(含东门楼一间),面阔14米,进深5.7米,坐南朝北,硬山式砖木结构,灰板瓦覆顶,抬梁式木构架,棱子门,低于门楼。门楼上有木质匾框,匾四周雕刻有花纹,匾额右侧上刻“赐进士出身,勅授文林郎知宝丰县事加五级记录十二次记大功二次秦为”,正中镌刻“榖我士女”四个大字,落款为“监生刘桢立,嘉庆贰拾年岁次乙亥孟夏日”,字迹清晰可见,木质坚硬,保存完好。东西厢房各面阔三间两层10米,进深5.2米,木质门窗。主房面阔三间两层10米,进深5.3米,灰板瓦覆顶,均用雕花脊筒作正脊与垂脊,墙体上部用青砖砌筑,下槛墙用红石垒砌,内有木质楼梯、楼板和隔断。

东侧辅线现存倒座、过厅。倒座面阔三间10米,进深5.7米,大车门楼,过厅面阔三间10米,进深5.5米,硬山灰瓦顶,明柱两根,前檐有精美木质雕刻,后大门面阔三间(含一间门楼)7米,进深5.3米。墙体上部用青砖砌筑,下槛墙用红石垒砌。

西侧辅线现存过厅、正房。过厅面阔三间10米,进深5.5米;正房面阔三间两层10米,进深5.3米,墙体红石青砖垒砌,硬山灰瓦盖顶,木质楼梯、楼板。

(二)程家大院

程家大院位于程庄村中部。2012年9月被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大院系清代建筑,为程氏三兄弟祖上所建。分别为程文明老宅、程文郁老宅、程文奇老宅。程文奇排行老三,因英年早逝,其宅居中,程文郁宅在东侧,程文明老宅位于西侧。

1.程文明老宅。程文明老宅位于西侧,原一进三宅院,坐北朝南。现存倒座、过厅、西厢房、正房,占地面积678平方米。倒座面阔五间(东一间为门楼)14米,进深4.6米,为硬山五架抬梁式建筑,建筑面积64平方米。过厅面阔五间14米,进深7.6米,为五间七架抬梁式建筑,建筑面积106平方米,西厢房面阔三间二层9.6米,进深5.2米,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正房面阔三间三层10.6米,进深两间5.3米,建筑面积168平方米。一层为暗室,九级台阶,起安全、防盗作用。二层红石窗户,内有木质楼梯、楼板及隔断;三层正中有一方窗,两侧各有一圆首窗户。墙体均用红石、青砖垒砌而成,过厅和正房均用雕花脊筒作正脊与垂脊。

2.程文奇老宅。程文奇老宅位于中部。该宅系清代建筑,为程文奇祖上所建,原为一进三宅院,坐北朝南,现存倒座、过厅、东西厢房、正房,总占地面积678平方米。倒座面阔四间11米,进深5.4米,面积59平方米。东西厢房均面阔三间10米,进深5米,面积100平方米。过厅面阔三间10.9米,进深7.6米,面积83平方米,为三间七架抬梁式建筑。正房面阔三间两层10.9米,进深5.6米,面积122平方米。建筑以灰板瓦覆顶,用雕花脊筒作正脊与垂脊,墙体上部用青砖砌筑,下槛墙用红石垒砌,内有木质楼梯、楼板及透雕屏风。现为程宝现、程迎周、程广平居住。

3.程文郁老宅。程文郁老宅位于东侧。系清代建筑,为程文郁祖上所建,原为一进三宅院,坐北朝南。现存倒座、东西厢房、过厅,总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倒座面阔三间长8米,进深两间宽5.4米,建筑面积43平方米。东西厢房相互对应,均面阔三间10米,进深两间5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东厢房南墙有一影壁。过厅面阔三间10.6米,进深7.6米,面积81平方米,有正脊和垂脊,为三间七架抬梁式建筑,地基为红石,墙体青砖土坯混砌,硬山式砖木结构,灰瓦盖顶,木质门窗。该宅现为王天锁、程振修居住。

(三)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程庄村中部。该庙建于清代,原建筑布局不详。现存建筑坐北朝南,面阔4.4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24平方米。硬山砖木结构,前墙木质双扇门东镶有一石碑,碑上刻有“创修关帝庙碑记、大清康熙岁次甲申冬吉日”立。该庙于2004年重修过。

(四)刘春峰老宅

刘春峰老宅位于程庄村中部。该宅系清代建筑,为刘春风祖上所建,原建筑布局不详。现仅存倒座一栋,坐北朝南,面阔五间15.5米,进深5.5米。含一间门楼,门楼高于房屋,门楼有正脊和垂脊,门楼上方有木质匾框,有墀头。墙体均为青砖镶红石,硬山灰瓦顶,木质门窗。屋顶有改建。

(五)程家祠堂

程家祠堂位于程庄村中部。该祠堂坐南朝北,现存三间,面阔10.5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58平方米,墙体青砖土坯混砌,有正脊和垂脊。据说:程家祠堂始建于明朝盛世,占地约2亩有余,明朝末年战乱祠堂被焚,至大清康熙年间,程氏第26代先人重修。1820年设为程庄第一所私塾学堂,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后为程庄村所用,现为程家祠堂。现祠堂内保存有完整的程氏清代墓碑6通,残碑数通。

(六)刘邦老宅

刘邦老宅位于程庄村中部。系清代建筑,原建筑布局不详,为刘邦祖上所建,现仅存主房4间和东厢房三间二层。主房坐北朝南,面阔12.55米、进深5.5米,地基为青石,墙体青砖镶红石垒砌,硬山灰瓦顶,砖木结构,有正脊和垂脊。东厢房三间面阔9.4米、进深5.5米。总面积173平方米。二层正中有一扇方窗,西厢房拆除。

(七)蒋新老宅

蒋新老宅位于程庄村中部,该建筑为清代建筑,坐南朝北,是蒋新祖上所建,原建筑布局不详,现仅存南屋1栋,东、西厢房各1栋,占地面积218平方米,南屋面阔6间,长18米,进深5米,2间宽5.5米,东三间有正脊和垂脊,地基红石,墙体青砖、土坯混砌,后墙均红石垒砌,硬山式砖木结构,灰瓦顶,西三间房屋重修过,东、西厢房均面阔三间长9米,宽5.5米,地基红石,墙体土坯垒砌,硬山灰瓦盖顶,木质门窗。

(八)赵宝乾老宅

赵宝乾老宅位于程庄村中部,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为赵宝乾祖上所建,原建筑布局不详,现仅存面阔3间,长10米,进深2间、宽5.5米,占地面积55平方米。地基红石,墙体青砖土坯混砌,硬山式砖木结构,灰瓦盖顶,木质门窗,正脊上花样砖雕。

(九)程广善老宅

程广善老宅位于程庄村中部。该宅系清代建筑,原建筑布局不详,为程广善祖上所建,现仅存北屋3间。坐北朝南,面阔9.6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53平方米。地基为青石,墙体青砖土坯混砌,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木质门窗。

(十)程大岭老宅

程大岭老宅位于程庄村中部。建于清代,为程大岭祖上所建,原建筑布局不详,现存倒座4间(含东1间门楼),门楼高于倒座房屋,坐南朝北,面阔12.5米,进深5米,建筑面积83平方米,地基红石,墙体青砖土坯混砌,硬山式砖木结构,灰瓦顶,木质门窗。

(十一)程明星老宅

程明星老宅位于程庄村中部。始建于清代,原建筑为一进三宅院,现存过屋、东西厢房。过屋3间两过道,坐南朝北,面阔12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66平方米;东厢房4间,西厢房3间。地基红石,墙体青砖土坯混砌,硬山式砖木结构,灰瓦顶。

(十二)程大钦老宅

程庄程大钦老宅位于程庄村中部。建于清代,为程大钦祖上所建,原建筑布局不详,后被毁。现仅存正房5间,坐北朝南,面阔16.5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83平方米。地基红石,墙体青砖土坯混砌,硬山式砖木结构,青砖券门窗,有正脊和垂脊,灰瓦顶,木质门窗。

(十三)贺宗军老宅

贺宗军老宅位于程庄村北部。建于清代,现仅存倒座6间,坐北朝南,面阔19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105平方米。地基红石,墙体青砖土坯混砌,硬山式砖木结构,青砖券门窗,灰瓦顶。

(十四)刘俊义老宅

刘俊义老宅位于程庄村北部。建于清代,现仅正房5间二层,坐北朝南,面阔15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83平方米。地基红石,墙体青砖土坯混砌,硬山式砖木结构,青砖券门窗,灰瓦顶。

(十五)石拱桥

石拱桥位于程庄村西小河上。该桥建于民国时期,东西走向,长1.5米、高8米。用红石条劵而成。桥拱西侧有一碑刻,碑青石质,长方形,长1.15米、宽0.6米,上刻“带河、同治乙丑 季冬中瀚”字样。该碑原镶在同协寨西寨门楼上,后寨门被毁,垒于桥拱上,近期该石刻被盗。

 

六、龙兴寺及石塔

龙兴寺及石塔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前营乡小店头村龙兴寺自然村西南部。该寺始建于东汉末年,因唐宋时代宝丰又名龙兴县,隶属汝州,故亦称汝州龙兴寺。元延祐年之后,龙兴寺又称训狐寺,盖因寺在训狐山之故。寺院坐北向南,门对石河,殿宇建筑依山就势,北高南低,错落有致,占地约40余亩。唐画圣吴道子,曾于天宝年间在该寺华严小殿作画两壁;东壁作维摩示疾文殊来向,天女散花;西壁作太子游四门,释迦降魔成道。宋时废坠。今殿壁仍残存画痕。宋绍圣元年4月,时宋汝州的苏辙捐百缣新修该寺吴道子壁画。明洪武二十四年重建大殿,正统五年建伽蓝殿、僧堂,天顺五年扩建;弘治三年重修地楼殿;清道光间,再建门楼。据载,该寺原有殿宇30余间,现存偏殿,原为华严小殿又称西佛殿,为明代建筑。坐北朝南,面阔9.8米,进深8米。硬山灰瓦顶,檐下有方形石柱二根,下为覆盆莲花柱础,柱上刻上联:法力靡涯万井千烟蒙庇泽,下联:太平有象五风十雨庆清宁。殿内残存清代壁画,殿外立有“明万历三十六年重修伽蓝殿”碑刻一通。另存明清时期建筑7栋:地楼三间两层坐北朝南,下过殿三间坐北朝南,斋堂三间坐东朝西,客堂三间坐西朝东,皇姑殿三间坐北朝南,寮房三间坐东朝西,佛爷殿三间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约410平方米。该寺对研究古代历史文化、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作用,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龙兴寺石塔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前营乡小店头村龙兴寺自然村西北约500米。该塔为明嘉靖十年(1531年)创建。塔为七级雕刻,高3.5米、塔基呈2.5米见方的正方形,均为青石雕刻垒砌,塔身二、五层为八角形,三层为四角形,四、七层为莲花形,塔顶有塔刹。塔周原有小塔数座,为龙兴寺和尚墓地,塔身二层正面有碑刻,字迹风化严重,模糊不清。该石塔对研究明代建筑雕刻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2016年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高皇庙

高皇庙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石桥镇高皇庙村中西部。该庙始建于汉,鼎盛于宋、明,拥有房屋数百间,现存高帝殿,文昌殿各三间,为清代建筑。高帝殿为筒瓦盖顶,面阔10.2米,进深7.4米,殿内明石柱二根,暗石柱二根,文昌殿面阔三间9米,进深7米。硬山灰瓦顶,殿内有明柱二根,暗柱二根,柱础为石质,古色古香的前檐走廊,其八角柱石和圆柱木精雕细刻。庙内立有记载清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对高皇庙进行增建和修缮的碑刻5通,并有古柏1株,木香1丛。

2016年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

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近现代重要史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旧址由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政治部旧址、新华社中原总分社旧址、中原大学旧址、中原军区军械处旧址、豫西军工处兵工厂旧址、陈谢兵团司令部旧址、中州农民银行旧址和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陈赓旧居等27个文物点组成,涉及10个乡镇、19个村庄,现存宋、明、清、民国时期建筑129栋。

1948年4月底,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等党政军机关进驻宝丰县。5月26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分别进驻宝丰县赵官营村、北张庄村、柳林村。中共中央中原局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李雪峰为副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以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陈毅为第一副司令员(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和政委),李先念为第二副司令员,邓子恢、张际春(兼政治部主任)为副政委,李达为参谋长。

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领导人在宝丰,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发起宛东、开封、睢杞、襄樊、郑州、桐柏江汉等重要战役并大获全胜,摧毁了国民党在中原的防御体系,谋划发起淮海战役,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的步伐。期间,召开了旅以上政治工作会议、团以上干部工作会议、县团级以上军政干部会议(宝丰会议)等三次重要会议,发布了关于土地改革的“六六指示”等一系列重要新区政策,创办中原大学(现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中原军政大学(即之后位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现国防科技大学等)、豫西行政干校(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行政学院)等三所大学,培养大批军政干部,成立中州农民银行和新华社中原总分社等重要机构,宝丰一度被称为中原红色首府。1948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等机关迁出宝丰县。

(一)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旧址

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旧址位于宝丰县商酒务镇赵官营三村村部。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加强中原局的领导,邓小平、陈毅、邓子恢分别任中原第一、第二、第三局书记,中原局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城市工作部。5月26日,中原局领导机关进驻宝丰县商酒务镇赵官营村。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二)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位于宝丰县商酒务镇皂角树村北张庄村。中原军区司令部下设参谋处、情报处、军政处、军械处、机要室等。1948年5月26日,刘伯承、邓小平率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及司令部进驻县城西北商酒务镇北张庄村,在此指挥开封、郑州、洛阳、襄樊等战役。于11月离开宝丰,赴淮海前线。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三)中原军区政治部旧址

中原军区政治部旧址位于宝丰县商酒务镇柳林村。根据中央关于相对稳定指挥机关驻地,以利统一指挥中野和华野在中原协同作战的意图,经过慎重选址,1948年5月26日,政治部进驻县城西北商酒务镇柳林村。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政治部旧址位于宝丰县商酒务镇柳林村,现存政治部旧址、张际春旧居、杨白冰旧居、陈毅邓子恢旧居等文物建筑8栋。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政治部辖组织部、宣传部、保卫部、敌工部。1948年5月26日,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政治部进驻县城西北商酒务镇柳林村。6月14日,陈毅、邓子恢等到达宝丰后曾居住于此。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四)中共中央中原局临时驻地旧址

中共中央中原局临时驻地旧址位于宝丰县周庄镇余官营村余家大院。旧址原为晚清余官营村大客商、绅士余积成所建一进三宅院。

1948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旅以上干部会议在杨岗村召开时,刘伯承即随行人员曾居于此,三天后随邓小平迁移焦楼压凤寺。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五)中原军区司令部军政处旧址

中原军区司令部军政处旧址位于宝丰县商酒务镇何庄村何有才家。 1948年5月26日,司令部军政处进驻县城西北商酒务镇何庄村。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六)中原军区司令部情报处旧址

中原军区司令部情报处旧址位于宝丰县商酒务镇何庄村北何长占家。1948年5月26日,司令部情报处进驻县城西北商酒务镇何庄村。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七)新华社中原总分社旧址

新华社中原总分社旧址位于宝丰县商酒务镇赵官营村辛家祠堂。

1948年7月1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在宝丰县商酒务镇赵官营村,以新华社中原野战军分社、华东新闻大队和新华总社派来的电务人员为基础成立新华社中原总分社。社长由中共中央中原局宣传部副部长陈克寒兼任,副社长谢冰岩。中原总分社下辖:豫西、陕南、江汉、桐柏、鄂豫、豫皖苏、皖西7个分社和1个野战军分社。

该旧址房屋原为地主房产辛家祠堂,原有房屋10余栋,土改后分给农户,沿街部分建筑改建为现代民房,现存民国时期建筑5栋。2018年3月宝丰县文物局对新华社中原总分社旧址望楼进行了抢救性维修。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八)中原新华书店总店旧址

中原新华书店总店旧址位于宝丰县赵庄乡大韩庄村中部。该旧址现存主房五间,坐北朝南,建筑面积83平方米。1948年9月1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在大韩庄成立中原新华书店总店,总店店址就设在李玉顶家,10月上旬,在县城设立直属新华书店。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九)中原军区军械处旧址、襄樊战役战俘关押地旧址

中原军区军械处旧址、襄樊战役战俘关押地旧址位于宝丰县张八桥镇西马庄村中部。 1948年中原军区军械处进驻宝丰县西马庄村。为中原军区修造枪械,有力的支援了全中国的解放。

1948年7月16日,襄樊战役俘获国民党中央常委、第十五绥靖区司令长官康泽(原名康代宾)、绥靖区副司令长官郭勋祺等,押送宝丰后关押在此。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十)中州农民银行旧址                    

中州农民银行旧址位于宝丰县商酒务镇赵官营村主街路南。包含中原局财经办事处旧址、中州钞兑换处旧址等。1948年5月20日,中原局在宝丰周庄镇余官营村宣布使用中州钞,5月26日中原局机关移驻商酒务镇赵官营村后,成立中州农民银行。1948年7月2日,中共中央中原局设立财经委员会,以邓小平、陈毅、邓子恢、刘瑞龙、李一清、刘岱峰、范醒之为委员,邓子恢任书记。同时设立财经办事处,邓子恢兼任主任,刘岱峰、范醒之任副主任。现存文物建筑12栋。中州钞兑换处旧址位于宝丰县商酒务镇赵官营村主街路北。2016年4月对中州农民银行旧址东厢房进行了抢救性维修。2019年对中州钞兑换处进行了修缮。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十一)刘伯承邓小平旧居

刘伯承邓小平旧居位于宝丰县商酒务镇皂角树村北张庄杨济武老宅。

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出决定:重建中原军区,将刘邓大军和陈谢集团所属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以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陈毅为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为副司令员。5月27日前后,刘伯承、邓小平率中原军区领导机关进驻县城西北商酒务镇北张庄村。刘伯承、邓小平入住杨济武老宅,于11月离开宝丰、赴淮海前线。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十二)陈毅邓子恢旧居

陈毅、邓子恢旧居位于宝丰县商酒务镇柳林村。1948年6月14日,中原局第二书记陈毅、第三书记邓子恢等到达宝丰后,即住于此。 陈毅邓子恢旧居现存3栋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175平方米。其中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厢房为邓子恢住室,西厢房为陈毅夫妇住室。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十三)李雪峰旧居

李雪峰旧居位于宝丰县商酒务镇赵官营村北稷祖庙内。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原局进驻宝丰,中原局军区组织部长李雪峰在此居住。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十四)陈谢兵团司令部旧址(陈赓旧居)

陈赓旧居位于宝丰县石桥镇石桥村中部。该旧居现存建筑三栋,正房三间,过屋三间,偏房三间,建筑总面积165平方米。青石地基,墙体为土坯垒砌外包青砖,硬山灰瓦顶。

1948年3月5日凌晨,陈(赓)谢(富治)集团司令员兼前敌委员会书记陈赓与周希汉、程甲锐等到达宝丰,入住余聚财等家。在此,陈赓会见了华野陈士榘、唐亮、孙继先等首长,介绍了洛阳的敌情及郑州、漯河、裴昌会兵团的动态,共同商定了作战方案,保证了大军顺利南下。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十五)宝丰会议会址

宝丰会议会址位于宝丰县城关镇东街居委会宝丰县一中院内。现存文庙大成殿和兴宝中学教学楼各一座。文庙大成殿始建于宋,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重建,崇祯十年(1637年)扩建,现存大成殿5间,坐北向南,为歇山式建筑。殿内有明柱8根,柱础为石质莲花形,墙内柱16根,明间和次间为隔扇门,木棂窗。

兴宝中学建于民国28年(1939年)秋,坐北朝南,为一座两层的砖木结构,面阔9间,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二层为木制楼梯,前后二层共有亮窗33个。该中学是国民党宝丰县党支部书记白崇德动员绅商所建。该会址于2014年进行了维修。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十六)焦楼会址

焦楼会址位于宝丰县商酒务镇焦楼村压凤寺内。1948年5月23日至2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旅以上干部政治工作会议在此召开。会上,政委邓小平作了“关于政策问题”的报告。会期五天,后会址迁至柳林村。 焦楼会址是一座清代建筑,现存正大殿三间、配殿三间、前大殿间。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十七)柳林会址

柳林会址位于宝丰县商酒务镇柳林村东南隅之树林内。1948年5月28日至3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旅以上干部政治工作会议在此举行。邓小平、刘伯承、张际春等在会议上作重要讲话,主要明确部队当时的政策问题。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十八)中原军区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

中原军区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位于宝丰县商酒务镇皂角树村北张庄自然村东。该会址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

1948年6月17日至19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邓子恢、张际春、李达等出席该会。中原军区机关和豫西二、五军分区及直属团以上干部共10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陈毅用三个上午的时间传达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自1947年12月至1948年2月间发布的有关方针政策和重要指示。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十九)中原大学旧址

中原大学旧址位于宝丰县肖旗乡大白庄村。现存建筑3栋,主房5间,西厢房2间,立有“中原大学旧址”石碑一通。

1948年6月22日,河南省会开封第一次解放后,河南大学教授嵇文甫、进步诗人苏金伞及《中国时报》社社长郭海长等79人,于29日抵宝,7月9日,开封青年学生287人也来到宝丰。于是,中原局即以这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基础在宝丰创办中原大学。8月1日,中原大学在肖旗乡大白庄宣告成立,校长刘伯承,刘子久主持党务工作,从晋察冀干部大队、中原支队和华北大学调118名干部到校工作。办学数月后迁往县城文庙。10月,中共中央派历史学家范文澜任校长,潘梓年任副校长。中原大学先后招收学生2194名,编17个大队。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二十)豫西行政干校旧址

豫西行政干校旧址,原为杨家大院,位于宝丰县杨庄镇杨庄村。杨家大院古建筑群始建不详,现存建筑约建于清嘉庆年间(1795年—1820年),由清嘉庆庠生杨岱修建。杨岱,字觐东,布政司经历,喜好图书收藏。杨家大院由杨岱与其子杨岸清,其孙杨淮历经嘉庆、道光前后约五十年间修建而成。后传于杨老十、杨栾等居住。其孙杨淮曾任长葛、密县儒学训导,收藏有李绿园的《歧路灯》手稿。道光十五年(1835年)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杨淮把家藏清代豫省作家的诗和各郡县的名作,收集整理后编辑《国朝中州诗钞》三十二卷,为研究河南明清诗词音律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杨家大院部分建筑用于存放书籍,堪称清代最大的民间图书馆。

1948年8月,中原局、中原军区责成豫西行署创办豫西行政干部学校,校址即为杨家大院。在此,先后招生四期,培训学员1500余人。校长李一清,副校长戴汤文。1949年5月迁至开封,后改为河南行政学院,现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豫西行政干校旧址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原有房屋数百间,在文革期间损毁愈半。现存古建筑24栋,建筑面积约2900平方米,是宝丰县目前保存较好,保存数量最多的清代古建筑群体。该旧址对研究红色革命历史及清代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二十一)豫西军工处兵工厂一分厂旧址

豫西军工处兵工厂一分厂旧址(寿峰寺)位于宝丰县大营镇李坪村后窑自然村西。

1948年3月,豫西军工处兵工厂一分厂(即炸弹厂)迁入大营镇,以寿峰寺为总场址,设总装车间,后窑、宋坪、李坪等村分设铸壳、制柄、碾药车间,成品爆炸试验在后窑村的旧煤窑洞里进行。该厂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寿峰寺,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现存正殿一座,偏殿三间,其他建筑5栋。二门墙上嵌有清代重修寿峰寺碑刻5通。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二十二)豫西军工处兵工厂二分厂旧址

豫西军工处兵工厂二分厂旧址(关帝庙)位于宝丰县大营镇大营南关村关帝庙内。

1948年6月,豫西军工处兵工厂二分厂(即修械厂)迁入大营,以关帝庙为总厂址,负责修配总装。所修制的步枪,机枪多在大营南坡上验射,修配的山炮多在娘娘山上验射,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2018年对部分文物建筑进行修缮。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二十三)中原新华书店印刷厂旧址

中原新华书店印刷厂旧址位于宝丰县赵庄镇大韩村中部。该旧址原为一进二宅院,现存主房和东厢房共两栋,现为大韩庄村部。

1948年2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抽调4700多党政干部、公安干部、新闻记者、报社编辑和从事出版、印刷工作的干部赴中原战场,到新解放区开展工作。1948年9月1日在大韩庄召开中原新华书店成立大会,同时宣布中原新华书店所属中原新华印刷厂成立,厂长倪德甫,副厂长刘玉瑞。厂部下设:工务、总务、会计股、排字、铅印、石印、装订、校对、缮写、纸型等车间或组。1948年10月下旬工厂迁至禹县城西十八里的龙池村。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二十四)中原军区《南征一年》编辑印刷地旧址

中原军区《南征一年》编辑印刷地旧址位于宝丰县前营乡大连庄村。现存房屋10栋。因年久失修,木质构件糟朽,瓦件脱落,墙体酥碱。

1947年7—8月,刘邓、陈谢、陈粟大军在党中央、中央军委战略计划下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蒋管区,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和奋斗,已在中原广大的土地上,驱逐了敌人,建立了三千万以上人口的解放区,奠定了今后继续胜利发展、巩固前进的基础。为把一年来的宝贵经验以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来教育提高其他战士,在过去一年胜利进军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1948年6月,中原野战军政治部发出“关于千里跃进征文”的通知,准备出版《南征一年》一书,自通知发出后,几个月来,由于部队频繁行军作战,在战斗空隙组织稿件并编辑成册出版,专供内部阅读。1948年8月,中原野战军在副政委张际春主持下,在大连庄村樊家大院编写《南征一年》一书,并出版发行。

该旧址原为樊钟秀故居,为清代建筑群,现存房屋10栋,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樊钟秀(1888-1930),字醒民,兄弟四人,钟秀第二,故外号“樊老二”。县城西夏庄(今石龙区)人,后迁居大连庄村,民国元年参加豫军北伐,次年失败。民国五年任靖国军第二军司令,民国10年任豫西剿匪司令,民国十二年被孙中山委任为豫军讨贼军总司令,民国13年任建国豫军总司令,进行北伐。民国19年(1930年)6月4日,樊行至许昌南门时被蒋机炸伤而死。其灵柩运至北京,葬于西山碧云寺。

该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的组成部分。

(二十五)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警卫团旧址

中原军区警卫团干训队旧址位于宝丰县商酒务镇杨沟村、龙泉寺村。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出决定重建中原军区,将刘邓大军和陈谢集团所属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为中原野战军,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以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陈毅为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为副司令员。中央军区警卫团干训队进驻县城西北商酒务镇杨沟村、龙泉寺村。该旧址被与当地政府列入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纪念地。

该旧址于2021年1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合并到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

(二十六)杨岗会议会址

杨岗会议会址位于宝丰县周庄镇杨岗村,为解放战争时期会议会址。1948年5月17日,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移入宝丰后,在杨岗村继续召开旅以上干部政治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以总结政治工作经验,巩固与发展整党整军成绩为中心内容。杨岗会议会址现有草房4间、会址一处。该旧址对研究中国近现代的军事政治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该旧址于2021年1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合并到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

(二十七)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通讯处旧址

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通讯处旧址位于宝丰县商酒务镇皂角树村。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出决定,重建中原军区,将刘邓大军和陈谢集团所属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以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陈毅为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为副司令员。5月27日前后,通讯处驻县城西北商酒务镇皂角树村。该旧址为研究解放时期军事布局具有一定的作用。

该旧址于2021年1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合并到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