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宝丰汝窑博物馆

宝丰汝窑博物馆

宝丰汝窑博物馆——白釉珍珠地刻划花鹭鸶蟾蜍纹瓷梅瓶赏析

时间:2022-06-18 来源:宝丰县文物保护利用服务中心

梅瓶是传统陶瓷器型,最早出现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宋时称“经瓶”,是在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上用的酒瓶,故名“经瓶”。为使放置平稳,小足置于桌面的插孔中。

白釉珍珠地刻划花鹭鸶蟾蜍纹瓷梅瓶,北宋晚期的盛酒器。口径4.4cm,底径9cm,高39.8cm。该器弧口,宽沿面微外斜,尖圆唇,矮束颈,鼓肩,深腹,隐圈足。通体施釉,釉色白中泛黄,釉下敷一层化妆土至圈足内面,圈足着地面,内无釉。

瓶身采用珍珠地刻划花工艺,先使用尖状工具或刻或划出装饰的纹样,再使用管状工具戳出珍珠一样大小的底纹,最后涂透明釉入窑高温烧制而成。肩和腹中部分别饰两周线弦纹,中部饰荷塘盛景,其中一侧装饰鹭鸶,嘴刁一鱼作飞翔状;对应一侧饰鹭鸶,嘴刁蟾蜍左后腿。下腹饰焦叶纹。其余部分饰水藻、莲花、莲蓬和荷叶等,珍珠地填空。这件梅瓶纹饰线条流畅,寓意深刻。鹭鸶是鹭科的鸟类,为大中型涉禽,形体娇美高贵,主要活动于湿地、荷塘,以觅食蛙、鱼和其他水生动物为主,这里有高贵的含义,符合宋人表意风格。

 

蟾蜍纹是古代寓意纹样,战国、秦汉直到魏晋人们视其为神物。《太平御览》引《玄中记》云:“蟾蜍头生角,得而食之,寿千岁,又能食山精。”

鱼纹是中国传统寓意纹样,是古代青铜器和瓷器上的主要纹饰之一。《史记·周本纪》上说周有鸟、鱼之瑞,说明鱼在古人的心目中,也是一种瑞。汉代画像石中,鱼纹大多为鲤鱼,并常常与龙、凤同处一画。同时,鱼谐音“余”,亦被用来象征富裕,寓意着金玉满堂、富贵有余等涵义,这就使⼈们把鱼与富裕在观念上画上了对等的象征符号,即“鱼代表富裕,富裕就是有鱼”而鱼更是具有生殖繁盛、多子多孙的祝福含义。

荷叶、荷花、莲蓬也是宋代瓷器装饰的重要花卉纹饰之一,汝窑很多器物皆用莲花纹,如天青釉熏炉,用莲花瓣和荷叶作为底座的主要装饰纹样,用莲蓬做座等。其寓意是“出淤泥而不染”,多子多福等。这幅作品寄予了窑工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喻意着如意吉祥的意思。

宋代的梅瓶造型挺秀、俏丽,蕴含女性的特征。器体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长而接近直线,底部比较小,器体的最小直径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处理手法多样,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

    梅瓶从它产生时起,最初应为实用器,大多用于盛酒或其他液体物质。随着社会的发展,梅瓶逐渐具有了陈设装饰的功能,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内容参考《汝窑为魁: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出土文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