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动态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宝丰汝窑“天青色”,如何“俘获”徽宗心?

时间:2022-08-11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天青釉瓷盖碗和盏托。)

       宝丰千年清凉寺,汝窑遗址在于斯。雨霁云破天青色,汝窑方成御用瓷。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也是五大名窑之首。天青色是如何烧制出来的?又是凭借哪些特质,“一朝选在君王侧”,致使“六宫粉黛无颜色”? 胎壁薄而坚、胎体香灰色,又是如何契合宋人的审美意趣的?

       8月11日上午,大河报·豫视频“大河带你玩转科普”来到平顶山市宝丰县清凉寺汝官窑遗址,探寻900年前的御窑遗迹,解密那惊艳了代代世人的“天青色”。


(匣钵垫圈支烧具和器物。)

      【位置】汝窑遗址何处寻? 位于宝丰清凉寺

       陶瓷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宋瓷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巅峰。而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官、哥、钧、定诸窑齐名于世,且有“汝窑为魁”的美誉。

       那么,汝窑遗址何处寻?提起汝瓷,相信会有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汝州,认为汝瓷定然出自如今的汝州境内。

       其实,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学者曾先后在汝州市(原临汝县)境内进行多次考古调查,虽然发现了40多处古窑址,但无法断定其为汝窑。

       宝丰县文物保护利用中心主任、宝丰汝窑博物馆馆长王团乐说,从上世纪20年代,一直到2000年,国内外陶瓷与考古学者一直在寻找汝窑之所在。经过数十年的考古发掘,最终在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找到了汝官窑遗址。

       那么,为什么不是在汝州,而是在宝丰?王团乐说,古人习惯窑以州定名,五代至晚清宝丰为汝州属地,故称汝窑。

       和宋词这一艺术形式,肇始于晚唐五代一样,汝官窑的扬名海内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宝丰清凉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终于明初,在北宋晚期成功烧制出天青釉瓷,从而被宫廷垄断成为御窑,史称汝窑。


(天青釉瓷盖碗。)

      【嬗变】窑炉由大而变小 小炉烧出天青色

       有句话这样说,“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片”,可见汝瓷之名贵。然而,走在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展示馆内,汝瓷的残片随处可见。

       “汝瓷是御用品,讲究质量要上成,烧制出来的瓷器,稍有瑕疵,就被当场打碎。”王团乐说,而且,打碎的占绝大部分,仅有少部分被挑选出来,供御皇室,运送到当时的东京城。

       天青釉瓷的烧制成功,背后的是工匠们的精益求精,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

       王团乐说,北宋早中期的窑炉,窑室是比较大的,逐渐演变成中型窑炉,到了北宋晚期,则形成了成对出现的椭圆形的小型窑炉,窑室变小,火膛变大。

       这不仅是外形的改变,目前传世的和出土的天青釉如此,基本都是北宋晚期的椭圆形连体窑炉烧制出来的。他说,窑炉越小,烧出的瓷器也就越为精美。

       汝瓷闻名于世,但是传世的极少。王团乐说,2015年故宫博物院召开了一次汝窑学术研讨会,对全世界范围内的传世汝瓷进行统计,当时发现了92件,后来陆续发现了几件,但整体数量是不足百件。

       但是,在宝丰汝窑博物馆内珍藏的汝瓷标本,却有800多件。不同于传世的汝瓷,它们都是深埋于地下约900年后,被考古发掘出来的。


(汝窑博物馆内的试烧插座。)


       【技艺】釉料之中添玛瑙 插座给人穿越感

  “其色雅,风过雨霁,云破天青”,“其质润,如冰似玉,莹若堆脂”,汝瓷之美,不一而足。当然,最有名的赞誉,则是相传宋徽宗的点评,“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汝瓷造型,庄重大方,胎壁薄坚,胎体呈香灰色,釉色有天青、粉青、天蓝、月白等。那么,这种颜色,是怎么做出来的?

王团乐说,汝瓷的烧制工艺,大多采用满釉裹足芝麻钉支烧。首先是素烧,素烧成型后,再施釉。汝瓷之所以名贵,便是用料的讲究,工艺的复杂。汝瓷釉料的配方包括草木灰、黄金石、煅烧后的牛骨、玛瑙石等,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玛瑙石。

在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展示馆内,一块重达200斤的玛瑙石,赫然出现在考古探方之中。讲解员胡亚萍说,玛瑙石研碎成末后,便被加入到釉料当中。烧制出的瓷器,就会呈现似玉非玉的美感。

博物馆内的试烧插座和插片,给人以一种穿越的错觉。乍一看,插饼如同酒店宾馆前台处的充电设备,而火照类似于U盘。胡亚萍说,试烧插座用耐火材料黏土制作,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形,试烧插座表面有9-11个插槽,入窑前满放试烧片,用于二次烧成中测试窑温和观察釉色。

“这是汝窑首创的烧造窑具之一。”王团乐说,窑炉中瓷器烧得怎么样了,通过插片的釉色就可以了解,可见当时技术的先进。


(素烧钵。)


       【色调】雨过天晴云破处 满釉这般做出来

       宝丰汝窑博物馆内,以北宋徽宗《听琴图》为蓝本,进行艺术创造,复制还原了画中的人物和意象。

       抚琴者,宋徽宗本人也。听琴的人,神态悠然,颇有李太白“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意象。而右侧几案上所置的汝窑香薰炉,和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出土的汝窑天青釉兽足香薰瓷炉一致。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注意到,博物馆内的多件镇馆之宝,都是全身施釉的,这又是怎么实现的?这就提到了支钉支烧的工艺。王团乐说,支钉支烧工艺,在其它窑址中也有发现,也有比汝窑年代早的,但汝窑把这个工艺运用到了极致。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垫圈支钉。支钉一方面支撑住了瓷器,另一方面也尽量减少与瓷器底部接触的面积,可以让整个瓷器都能上釉。

       南宋叶窴《垣斋笔衡》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汝窑之所以被作为宫廷用瓷,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满釉烧制,避免出现毛口或露胎(露胎即瓷器不施釉的部位)。


(青绿釉莲花式瓷碗。)


       【特色】温润如玉莲花纹 天下谁人不识君 

       汝窑之所以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也是有极强的辨识度的。王团乐介绍说,汝瓷有几大特征,造型简洁大方,香灰胎,天青釉,釉面如玉,油光洗目,开片近观如鱼鳞,底部残存有支钉印痕,器内外有莲纹,装饰者居多。

       “汝窑宫廷用瓷,造型美观,简单,厚重。”他说,北宋时候,当时的王公贵族、士大夫崇尚的是简洁静雅,故而汝瓷颇受欢迎。汝瓷中有装饰的以龙纹、鱼纹、莲纹居多,其中莲纹尤其常见,这也和宋人所崇尚的莲花一般的风骨有关。

       往事越千年,汝瓷依然温润如玉。温润如玉,也是汝瓷的基本色调。走在汝窑博物馆内,展柜中的一件件汝瓷,勾连着北宋末年的一段繁华往事。

       和传世汝瓷不同的是,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出土的汝瓷,有些部位的色泽已经略显斑驳。针对于此,王团乐说,长时间掩埋于地下,瓷器遭到了盐碱腐蚀,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汝瓷尤为明显。

       这是因为,汝瓷烧制温度,要比其它瓷器稍微低一些,当时叫做半生烧。温度再高一点,就呈现不出温润如玉的天青色调了。配釉和火候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天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