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物研究

文物研究

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修缮工程残损勘察研究

时间:2022-10-01 来源:宝丰县香山寺文物管理所

香山寺,现存碑刻记载始建于东汉时期,明正德《汝州全志》记载唐时寺塔并存,宋熙宗元年(1068年)敕赐重建八角九级阁楼式大悲观音大士塔,明天顺二年(1458年)英宗敕赐香山普门禅寺。历唐、宋、元、明、清,历代多有维修。

 

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照片

大悲观音大士塔历史维修情况

1071年,宋熙宁四年,清《宝丰金石志》记载,对大悲观音大士塔第五层进行维修。

1571年,明隆庆五年,《重修香山禅林记》碑记载修建台阶至塔下,塔四周加装栏杆等。

1630年,明崇祯三年,《重修香山观音大士塔碑记》碑记载,历时一年多对大悲观音大士塔塔体进行修葺。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重修大悲塔记》铭文记载,更换刹杆,重修相轮等。

1954年3月,宝丰县人民政府拨款1万元对大雄宝殿及塔基等进行修葺。

1957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拨款1万元,对大悲观音大士塔基进行了整修。

1963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拨款五千元对大悲观音大士塔塔基石础进行修葺。

1982年河南省文物局拨款2.1万元,宝丰县人民政府拨款五千元对大悲观音大士塔进行全面修葺。 

大悲观音大士塔和碑刻保存原状 

截止2013年初,大悲观音大士塔经三十余载未曾有过维修、加固,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县文物管理局组织对其进行勘察,探明大悲观音大士塔存在的主要残损病害问题是:一是塔身开裂,东、西立面从上向下竖向裂缝明显,最高可贯通至九层,其余各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纵向、横向裂缝。二是地基沉降,因沉降部位不同,导致塔身内砌砖开裂、挤压等现象。三是塔身倾侧,经勘测,塔身向北倾斜1.35°,向东倾斜0.17°。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预,材料本身的老化残损所产生的构造破坏也严重危及文物安全。塔身抹灰剥落严重,砌砖酥碱、松动较为普遍,门(窗)、风铎全部无存。塔内部鸟类动物粪便堆积严重,内墙面人为刻画涂鸦较多。塔顶缺失顶盖,常年经受雨水浸蚀,刹杆多处损坏,铁件缺失。

 

塔身贯通裂缝

碑刻原状

碑刻材质主要为砂岩,由于常年露天保存,个别碑座掩埋。常年经受雨雪侵蚀,导致石材风化、冻融破坏,进一步加速了材料老化残损。现碑刻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风化、开裂、污渍、倾斜等问题。

《汝州香山大悲菩萨传》碑,碑首及碑身上部在文革期间遭破坏,有修补痕迹;上部碑文部分缺失,其余碑文清晰可见,整体保存较好。

《重修香山普门禅寺记》碑,碑身向北微倾斜,碑首风化、开裂,表面有局部脱落;碑身风化严重,表面大面积脱落,导致碑文缺失;赑屃碑座首尾缺失,风化严重。

 

《重修香山普门禅寺记》碑原状

《重修香山寺禅林记》碑,碑首现状较为完好,碑身明显向南倾斜,风化严重,侧面竖向裂痕明显,表面破损严重,碑文大部分无法辨识;赑屃碑座首尾缺失,风化严重。

 

《重修香山寺禅林记》碑原状

鉴于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存在的残损情况,拟对其采取清洁文物本体;修补墙体裂缝;加固、替换损害严重的构件;局部补配缺失的构件;加设保护罩等维修保护措施。2019年编制了《宝丰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修缮工程设计方案》,通过省文物局专家评审,2020实施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修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