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研究
《汝州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与蔡京楷书书法刍议
古人“以人论书”,蔡京书法受其人品奸恶影响,传世较少,且多以行书见长,楷书书法更少。传世楷书作品均是以碑刻形式呈现。元末明初陶宗仪编著《书史会要》中评价蔡京楷书“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于庙堂之上”。本文主要通过《汝州香山大悲菩萨传》《元祐党籍碑》《宋故夫人苏氏墓志铭》《赵懿简公神道碑》四通碑刻来介绍蔡京楷书书法。
《汝州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位于宝丰县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南4m券洞内,北宋元符二年(1099)由时任汝州知州蒋之奇撰文,次年由翰林学士承旨蔡京书,刊刻成碑。碑身通高2.6m,宽1.46m。除碑身上部受损,碑额缺失外,保存较好。全碑48行,满行91字凡4185字,碑文主要字体为正楷。元武宗至大元年七月重立,重立时增碑文2行86字。
宝丰县《汝州香山大悲菩萨传》碑拓片
从蔡京季子蔡絛(tāo)所著的《铁围山丛谈》,可以将蔡京习书过程归纳为:蔡襄——杨凝式——徐浩——沈传师——欧阳询——二王。但对比蔡京书《汝州香山大悲菩萨传》与颜真卿书法,明显吸收了颜书风格。
《元祐党人碑》是北宋党派之争的产物。据史料记载,刻立《元祐党人碑》的行为,至少应该有三次:一是崇宁元年(1102),由徽宗赵佶真书刻于内府端礼门,未几被毁;二是崇宁四年(1105),由蔡京书写,勒令诸州据以刊刻,次年奉诏毁去;三是置于文德殿外,崇宁五年(1106)诏赦天下除去党人之禁,此碑也终被毁弃。
崇宁五年(1106)正月,北宋上空出现星变,朝野震惊,宋徽宗下令销毁“元祐党籍碑”。《宋史》记载:“朝堂石刻,已令除毁,如外地有奸党石刻,亦令除毁。”自此立于州县的元祐党籍碑无存。
南宋初年政权刚刚成立,朝廷为了笼络人心,尊孔崇程(程颐儒学),对北宋保守派大事褒扬。那些被列入“元祐党籍”的保守派官员,陆续得到平反,改称为“元祐忠贤”。
现存《元祐党籍碑》两种刻本,碑目均为行楷书碑。一在今广西桂林市东七星山瑶光峰下的龙隐岩,为南宋庆元四年(1198)党人梁焘(tāo)曾孙梁律根据家藏旧本重刻。碑额有隶书“元祐党籍”四字,题记署名蔡京书。久经风雨侵蚀,部分文字已模糊,但尚可辨认。
七星山龙隐岩《元祐党籍》碑
另一块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真仙岩,南宋嘉定四年(1211)“元祐党人”沈千的曾孙、在广西融州做官的沈暐(wěi),以家藏碑本重刻于真仙岩。根据《明史》记载,洪武三年(1370)广西按察佥事胡寿昌出巡柳州,“闻元祐党人碑在融州山谷,舁 (yú) 出碎之。”现存真仙岩《元祐党籍碑》已非宋代重刻之碑。
真仙岩《元祐党籍碑》
《宋故苏氏夫人墓志铭》通直郎充集贤校理蔡京撰并书(此碑书于元丰年间,约1079年-1080年之间)。蔡京撰并书这方墓志时,正是其参与制定太学教养法和编修诸路学制时。此墓志铭楷法收放有度,是不可多得的蔡京书法的代表作。
宋故苏氏夫人墓志铭
宋故苏氏夫人墓志铭
《赵懿简公神道碑》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北山103号窟内壁正中,由北宋元佑七年(1092)范祖禹撰写,蔡京书并篆额,碑文竖刻楷书,分刻39行,每行51字。蔡京书法代表作之一。
赵懿简公神道碑
蔡京书法受人品影响传世较少。本文通过《汝州香山大悲菩萨传》《元祐党籍碑》《宋故夫人苏氏墓志铭》《赵懿简公神道碑》四通碑刻介绍其楷书书法,使人们对蔡京楷书书法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参考书目
[1]江雪:《蔡京书法研究》
[2]刘超:“元祐党籍”碑刻与元祐文人精神
[3]曾莉:谈广西的《元祐党籍》石刻
[4]陈文利:《宋故苏氏夫人墓志铭》考释
[5]何清怀:《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与蔡京书法》